精彩市域苏沪牵手

来源:bob最新版下载地址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09 02:36:57

  6月24日,由铁四院总体总包设计的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,与上海11号线顺利“牵手”。线路开通将逐渐增强苏沪同城化效应,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沪苏两地居民出行多了新的选择,苏州人可以坐着地铁去迪斯尼,上海人也可以坐地铁到阳澄湖品尝大闸蟹。

  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是江苏首条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对接的线路,也是国内首条应用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。线路西起于苏州工业园园区唯亭站,与苏州3号线换乘,东终于昆山市花桥站,与上海11号线号线等级线节编组B型车,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。

  从设计伊始,设计团队以创新引领为中心、以标准整合为理念,各专业紧密配合,探索打造11号线设计特色与亮点。

  考虑线网的互联互通,设计团队在唯亭站预留与轨道交通3号线的贯通条件,贯通运营后可满足昆山与苏州中心城区的直达,提升出行时效性和便捷性。同时衔接上海11号线,加快苏州市域一体化,推动沪苏同城化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。

  围绕“轨道引领城市发展、建轨道就是建城市”理念,设计团队从总体筹划、合理地布局、主动提醒、专业引导等方面,主动对接相关单位,配合沿线城市更新、TOD站城一体发展,实现“深耕轨道、服务城市、开发焕彩”。

  11号线西连苏州、东接上海,装修设计以“曲水延绵,三城润泽”为主题,标准站提取“昆曲”和“江南水乡”柔美的线条,运用到空间造型中,同时将室内装修、导向标识、商业广告及机电系统等各专业终端整合,实现空间一体化设计,以现代手法演绎江南水乡,展现城市的气质与情怀。

  重点打造3座特色空间车站、精心打造8座装修特色站以及各具特色的艺术品,倾力营造苏州轨交文化氛围。

  11号线工程沿线地质变化大,具有淤泥质土深厚、粉土粉砂层明显、微承压与承压水连通的“三重地质风险”。沿途穿越阳澄湖国家生态保护区、高铁、高速公路、西气东输管线、昆山老城区等文保、环保、国家重点工程,环境复杂。设计团队制定了超软土地层基坑设计标准及“降水-基坑围护”一体化设计原则,指导全线

  苏州地区全线米直径大盾构、直线环+转弯环的新型盾构管片拼装方式、预埋槽道技术及预制高分子复合材料疏散平台。大规模采用机械法联络通道代替传统冷冻法。

  夏驾河公园站~盛庄站区间试点应用国内首座“环切式”机械法联络通道。有效解决区间联络通道施工风险高、沉降大的难题,取得江苏省内区间联络通道施工设备、工法研究的突破。

  综合管线专业采用BIM正向设计开展施工图设计,多专业、多单位统一在BIM平台上进行协同设计,实现设计质量高、变更少的设计目标。冷水机房和消防泵房采用BIM技术进行工厂预制化加工,现场模块化安装。

  11号线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,提高轨道交通运行的自动化水平,减少因人为操作而产生的各类故障,大幅度的提升系统的可靠性、安全性以及运营组织灵活性。

  全线进行系统性的智慧车站项目建设,包括面向乘客和面向运营两个方面。逐步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,提高运营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智能化水平。

  车辆全面集成应用车载蓄电池管理、脱轨检测、车门防夹、弓网检测等系统,在轨旁设置弓网、轴温、轮对及360度动态检测等系统,准确监测车辆和土建关键节点运作时的状态,实现车地融合、实时监测,建立检修运维服务新模式,为“状态修”奠定基础。

  祖冲之路控制中心、车辆段办公楼采用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做规划、设计、建设,绿色理念贯穿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。

  正线车站环控系统采用风水联动节能控制管理系统,并试点采用末端变风量系统,大幅度的降低地铁环控系统的运行能耗。正线牵引变电所设置列车再生制动系统,实现电能再利用与管理。

  车辆段、场采用“渗、蓄、净、排”等多维度海绵措施,将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,打造苏州最高标准的“海绵段场”。

  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相互连通的示范工程、是中国国内首条应用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,体现了苏州地铁的空间之美、人文之美、绿色之美、智慧之美、安全之美。

  伴随着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号线(苏虞张段)总包总体设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。设计团队将继续紧扣“安全、绿色、智慧、人文”的苏州轨道交通建设理念,结合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特点,建成一条具备科技感、高质量、现代化的线路,努力将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打造成为全国示范项目。

上一篇:罗显龙:心向未来 悉心自主立异   
下一篇:留意!化工企业常见危险清单请对照检查!